2017北海中考语文大纲考试说明
2017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四市同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学科说明
一、考试性质
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,目的是全面、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。该考试具有两考合一的功能,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初中毕业要求的主要依据,也是普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,还可以作为衡量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。
二、命题指导思想
以党的十八大、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,坚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,坚持有利于体现素质教育导向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;有利于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,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;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估体系,为高中阶段综合评价、择优录取提供依据;语文学科考试结合北部湾四市同城初中语文教学实际,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语文能力的发展情况,以及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。
三、命题基本原则
(一)导向性原则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,坚持以学生为本,全面、公正、客观、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,充分发挥考试的甄别、激励、选拔等评价功能。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方式,提高教学能力。促进学生改进学习方式,着眼长远发展;有利于初高中教学衔接,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。
(二)基础性原则。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,注重识字与写字、阅读、写作、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;考查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状况,考查阅读与语言积累的质与量,考查语感形成水平与思维品质,突出考查语言文字运用能力。
(三)科学性原则。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,做到考试内容与形式科学,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;试题难易适当,表述清晰准确;试卷结构合理、规范;试题具有较高信度、效度和良好区分度。
(四)综合性原则。试题内容要课内外相结合,紧密联系学生实际,联系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的需要,关注社会生活热点、焦点问题,考查学生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,特别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鼓励表达真情实感,鼓励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见闻、见解。
(五)教育性原则。发挥试题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,注重知识与能力、过程与方法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、整合,有机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,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。引导关注现实,关注人与自然、社会的和谐发展;引导珍视人类优秀文化,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。
四、考试范围
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》(2011年版)规定的第四学段(7~9年级)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,参考当地使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《语文》(7~9年级)教材。
五、考试内容与要求
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,突出考查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。
知识技能目标分为四个不同层级,考试内容分为五大板块。
(一)能力层级
1.识记。指对语文知识和文化知识的记忆与识别,包括对语文知识术语概念、语文知识运用规则的记忆和识别,对要求熟记、背诵的语言材料(词语的音形义、文化经典的段落篇章)的记忆和识别。
2.理解。指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释语言的能力,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。包括对语文知识概念的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,对语言表层意义的诠释,对语言深层涵义的阐述或推断,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把握和对文章中心(主旨)、结构、技法的分析与综合等。
3.应用。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,是以识记、理解为基础,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。能将语文知识直接用于新的情境中去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,如文言文的翻译题、论述题、仿写题、作文题等。
4.评价。包括评价、鉴赏。能对不同层次的语言材料、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,从思想内容、表达形式、语言技能或风格等方面作出自己的评价或鉴赏。
对以上四个能力层级可以有难易不同的考查。
(二)考试内容
1.积累与运用
积累与运用考查的内容包括:常用字(音、形、义)的辨识、常用词语(包括熟语)的运用、语言的规范表达及实际运用(如连贯、得体等)、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、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、名著积累、经典章句的默写等。
词语、语句的考查宜结合语境,灵活运用语法、修辞知识,选材兼顾课内外;文学文化常识考查为教材涉及的内容;名著积累取自课标及教材推荐范围;默写主要从教材要求背诵的古今优秀诗(词)文中选材,兼顾日常积累。
2.古诗文阅读
(1)古诗词阅读
古诗词阅读的考查,侧重整体把握内容,感受形象特点;欣赏、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;分析艺术表现手法。
(2)文言文阅读
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,准确判断文言句读,理解文章基本内容;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常见虚词(如“之、其、于、以、而”等)的基本用法;能根据语境翻译文言句子。
古诗文阅读考查的素材以课内为主,兼顾课外。
3.现代文阅读
现代文阅读,综合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、体验、理解、探究等能力,体现正确的价值取向,鼓励多角度、个性化的阅读。
(1)阅读记叙类文章,要求理清结构与思路,理解主要内容,能准确把握、评价作品中的形象,品味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,领悟作品的深刻内涵。
(2)阅读说明类文章,要求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,提取有效信息,掌握常见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,品味语言特点,领会作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。
(3)阅读议论类文章,要求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,通过思考做出判断。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;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。
选材不局限于课内,力求文质兼美。
4.综合性学习
主要考查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发现、分析、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;考查通过对信息和资料的分析判断,提出假设或批判性、建设性意见等的语文综合能力。
5.写作
要求学生能规范、熟练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写作记叙文、简单的说明文或议论文。要求做到文体规范、中心明确、感情真挚、内容充实、条理清楚、文从字顺、书写清楚、标点正确,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。
作文的命题力求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,不设审题障碍。
六、考试形式与时长
考试形式:闭卷、笔试。
考试时长:150分钟。
七、试卷结构
全卷120分,由Ⅰ卷和Ⅱ卷组成,设置24~26小题。试卷长度一般不超过6500个字符。
(一)内容分值比例:积累与运用,约占13%;名句名篇默写,约占8%;古诗文阅读,约占15%;现代文阅读,约占15%;综合性学习,约占7%;作文,约占42%。
(二)题型及赋分:Ⅰ卷为客观题,赋分30分。包括积累与运用、现代文阅读(一)、古诗文阅读(选择题);Ⅱ卷为主观题,赋分90分。包括古诗文阅读(非选择题)、默写、综合性学习、现代文阅读(二)及作文。
(三)试题难度比例:整卷难度系数为0.70±0.03。容易题(P≥0.70)、中等题(0.70>P>0.35)、较难题(P≤0.35)的比例为6:3:1。
八、样卷
2017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四市同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样卷
语 文
(考试时间:150分钟 满分:120分)
注意事项:
1.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,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。
2.答题前,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。
3.考试结束后,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。
第Ⅰ卷(选择题,共30分)
本卷共15小题,共30分。每小题都给出A、B、C、D四个选项,其中只有一项正确。请考生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选项涂黑。
一、积累与运用(每小题2分,共16分)
1.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
A.瀑布(pù) 凋谢(diāo) 英姿飒爽(sà)
B.迢迢(zhāo) 萌芽(ménɡ) 衣衫褴褛(lǒu)
C.陶冶(yě) 陌生(mò) 高楼大厦(shà)
D.参差(cēn) 沐浴(mù) 骇人听闻(hài)
(知识范围:词语读音;能力层级:识记 ;难度 0.90)
2.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
A.嬉闹 媚上欺下 孜孜不倦 B.殒落 袖手旁观 无与伦比
C.嗤笑 心无旁婺 豁然贯通 D.诓骗 重蹈复辙 恼羞成怒
(知识范围:词语写法;能力层级:识记 ;难度 0.75)
3.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
A.气势磅礴的音乐喷泉、别具匠心的“海之贝”主场馆……构成了大气、和谐、独特的北海园博园景观。
B.“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”,每到四月,庐山上的桃花金碧辉煌,吸引了许多前来观光的游客。
C.拿到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,他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,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而灿烂的笑容。
D.今年初,北海沙蟹汁在中央电视台“舌尖上的中国”播出后,成了北海市民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。
(知识范围:词语用法;能力层级:理解 ;难度0.75)
4.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
A.随着综艺节目《爸爸去哪儿》的热播,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儿童教育的极大关注。
B.年底南广铁路正式运营通车,谁也无法否认这不是桂粤两地最便捷的交通要道。
C.嫦娥三号卫星由着陆器和巡视探测器组成,它执行的是我国首次月面勘察任务。
D.徜徉于格桑花海中,姹紫嫣红和阵阵清香扑鼻而来,游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。
(知识范围:语句的规范表达;能力层级:理解 ;难度0.60)
5.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
A.老人路上掉了一张餐纸,清洁人员追上去说:“老家伙,你怎能乱扔垃圾?真没素质!”
B.小刘到书店买到了梦寐以求的书,临走时,店老板说:“谢谢惠顾,欢迎下次光临。”
C.快递员送货超时,收货人说:“你是腿短呢,还是属蜗牛的?这么老半天才把东西送到!”
D.端午节放假,有网友发帖:“真要感谢屈原!如果没有他投江,哪来这么愉快的假期?”
(知识范围:语境下的表达得体;能力层级:运用;难度0.70)
6.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,最恰当的一项是
; ; ; ……然而,岳飞的满腔热血、文天祥的铁血丹心、辛弃疾的雄心壮志、张骞的拓路功迹……早已载入史册,成为民族精神的瑰宝。若心无国家之尊严,他们怎有如此壮行?
①几百年的漫漫黄沙,早已掩埋了丝绸路上的声声驼铃
②几百年的风风雨雨,早已荡涤了风波亭里的点点残血
③几百年的瑟瑟秋风,早已吹散了塞外沙场的连营吹角
④几百年的潮起潮落,早已湮没了零丁洋里的阵阵叹息
A.①④②③ B.④③②① C.③④①② D.②④③①
(知识范围:语意与逻辑;能力层级:理解 ;难度0.70)
7.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
A.《战国策》又名《国策》,着重记录了春秋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策略。
B. 在古代,“黄发垂髫”指老人和儿童,“加冠”指男子二十岁时所行的成人礼。
C.汉字的演化历经了甲骨文、金文、篆书、隶书、草书、楷书和行书这几个阶段。
D.婉约派是宋词一大流派,该派词作情思细腻,语言华美,代表词人有晏殊、李清照等。
(知识范围:文学文化常识;能力层级:识记 ;难度0.60)
8.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
A.“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,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,瞅着它们,默默地哭了”,《童年》中阿廖沙捡破烂换钱来给外祖母补贴家用,他的懂事能干让外祖母感动落泪又万般心疼。
B. 老舍擅长写人,《骆驼祥子》中“脊背微俯,双手松松拢住车把,他活动,利落,准确;看不出急促而跑得很快,快而没有危险”,寥寥几笔就把祥子灵活、稳健的形象刻画出来。
C.在《格列佛游记》的第四卷中,格列佛来到乌托邦一样的智慧国,在那里没有金钱,没有军队,马是理性的载体,而人形动物“耶胡”是邪恶肮脏的畜生。
D.《简•爱》中出身低微的简•爱与东家罗切斯特彼此爱恋,互诉衷肠后,“狂风在月桂树的小径上呼啸,急速地从我们头上吹过”,引发悬念,为下文他们将面临更多的磨难作铺垫。
(知识范围:名著阅读;能力层级:识记、理解 ;难度0.70)
二、现代文阅读(一)(每小题2分,共6分)
“三手烟”的危害
①说起吸烟,人们认为它只是对那些直接吸烟(一手烟)的“烟民”,或被动吸烟(二手烟)的“被害者”的健康有危害。但现在有研究发现,“三手烟”对人的健康同样有害。美国波士顿“麻州儿童综合医院”的专家们经过研究证明,即使吸烟者将烟熄灭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后,室内的家具、地毯、墙壁、衣物等物件表面上仍会残留着吸烟过程中散发出来的有害物质,这些有害物质对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。
②“三手烟”中所含的有毒成分包括氢氰酸、甲苯、砷、铅、一氧化碳、放射性元素钋—210和其他10余种高度致癌的化合物,这些有毒成分成了人类健康的“隐形杀手”。虽然不少烟民为了不危害别人,到露天空旷处和允许吸烟的场所吸烟,但是即使如此,也不足以防范“三手烟”的危害。到室外吸烟,吸烟者身上和口腔中残留的有害物质也会被带回室内,污染室内的空气;如果在室内吸烟,即使开着窗或开着风扇,也无法完全清除“三手烟”,吸烟时散发出来的有害物质,很容易滞留在墙壁、家具甚至吸烟者头发和皮肤上,旁人进入室内,就等于在吸“三手烟”。长期在这种吸过烟的环境下生活、工作,哪怕从未接触过烟草,患肺癌的概率要比在不受烟草侵害的室内增加3倍。
③成年人由于抵抗能力较强,“三手烟”对他们的危害短时间内还不明显,“三手烟”最大的受害者是儿童。这是因为儿童对有害物质的抵抗能力远远低于成年人,他们如果在吸过烟的环境里“摸爬滚打”,手上、身上便会沾染这些有害物质,甚至有可能“吃下”一些。
④要消除“三手烟”的危害,有效的做法就是戒烟。近年来,很多国家都加大了禁烟的力度。2015年6月1日,我国首都北京开始施行《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》,公共场所及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禁止吸烟,禁烟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。
(选自《百科知识》,有改动。)
9.下列关于“三手烟”的表述,最恰当的一项是
A.“三手烟”是指室内的家具、地毯、墙壁、衣物等物件表面上残留的有害物质。
B.“三手烟”是指吸烟者身上和口腔中残留的被带回室内、污染室内空气的有害
物质。
C.“三手烟”是指吸烟者吸烟时散发出来的滞留在墙壁、家具等物体表面甚至吸烟者的头发和皮肤上的有害物质。
D.“三手烟”是指包括氢氰酸、甲苯、砷、铅、一氧化碳、放射性元素钋—210和其他10余种高度致癌的化合物在内的有害物质。
(知识范围:现代文阅读•信息提取;能力层级:理解; 难度 0.65)
10.下列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
A.文章题目直接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内容,全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。
B.文章开头从“一手烟”“二手烟”的危害谈起,自然地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。
C.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,本段还运用了下定义、列数据的说明方法。
D.文章语言平实准确,第③段中加点的“短时间内”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
性。
(知识范围:现代文阅读•信息处理;能力层级:理解、分析; 难度 0.70)
11.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
A.到露天空旷处和允许吸烟的场所吸烟完全可以防范“三手烟”对人的危害
B.消除“三手烟”危害的唯一方法是在公共场所及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禁止吸烟。
C.从不吸烟的人也会患上肺癌,都是因为他们大量吸入“三手烟”,致癌物质在肺部积聚过多。
D.在室内吸烟时,可以通过开窗或开风扇减轻“三手烟”对人的危害,但无法完全清除“三手烟”。
(知识范围:现代文阅读•信息提取;能力层级:理解; 难度 0.65)
三、古诗文阅读(12—15小题,每小题2分,共8分;16—19小题,共10分;本大题共18分)
(一)渔家傲•秋思
范仲淹
塞下秋来风景异,衡阳雁去无留意。四面边声连角起,千嶂里,长烟落日孤城闭。
浊酒一杯家万里,燕然未勒归无计。羌管悠悠霜满地,人不寐,将军白发征夫泪。
12.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
A.上阕先用一个“异”字总写边塞秋天的景象与内地不同,然后以大雁、边声、 长烟、落日、孤城等意象描绘了清朗、秀美的边塞风光。
B. “长烟落日孤城闭”是写暮霭生成,夕阳西下,城门紧闭。这一句反映了当时西北边关战事吃紧,守军戒备森严的紧张形势。
C. 下阕首句写将士远离家乡,戍守边关,旷日持久;“燕然未勒”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勒功而还的典故,表达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。
D.整首词以“人不寐,将军白发征夫泪”作结,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相融会,构成了整首词矛盾、复杂、厚重的情绪,有一种苍凉而悲壮的美。
(知识范围:古诗鉴赏;能力层级:理解; 难度 0.65)
(二)爱莲说
周敦颐
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晋陶渊明独爱菊。自李唐来,世人盛爱牡丹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
予谓菊,花之隐逸者也;牡丹,花之富贵者也;莲,花之君子者也。噫!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。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。
13.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
A.晋陶渊明独爱菊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
B.香远益清 自以为大有所益
C.陶后鲜有闻 娟然如拭,鲜妍明媚
D.同予者何人 予观夫巴陵胜状
(知识范围:文言实词;能力层级:理解 ; 难度 0.55)
14.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
A.水陆草木之花 宋何罪之有
B.自李唐来 屠自后断其股
C.濯清涟而不妖 丁壮者引弦而战
D.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
(知识范围:文言虚词;能力层级:理解; 难度0.50)
15.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
A.文章以“晋陶渊明独爱菊。自李唐来,世人盛爱牡丹”为陪笔,引入正题,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,借景抒情,“借花自以为写照”。
B.文章品评菊花、牡丹、莲花,意在慨叹真隐者少,有德者寡,而贪爱富贵者居多。以“君子”喻莲,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。
C.文章用“噫”字引领三个排比句。在排比句中,句式同中见异,变化有致,感情起伏,其中反问句“同予者何人”情感色彩最为强烈。
D.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、牡丹、莲的顺序来写,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,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,意味深长,耐人寻味。
(知识范围:文言文阅读理解;能力层级:理解 ; 难度 0.60)
第Ⅱ卷(非选择题,共90分)
16.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。(每小题2分,共4分)
(1)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。
译文:
(知识范围:文言文翻译;能力层级:应用; 难度 0.68)
(2)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。
译文:
(知识范围:文言文翻译;能力层级:应用; 难度 0.65)
(三)叶公好龙
叶公子高好龙,钩以写龙,凿以写龙,屋室雕纹以写龙。于是天龙闻而下之,窥头于牖①,施②尾于堂。叶公见之,弃而还③走,失其魂魄,五色无主。是叶公非好龙,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。 (选自刘向《新序•杂事》)
【注释】①牖(yǒu):窗户。 ②施(yì):延伸。 ③还(xuán):通“旋”,掉转。
17.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。(每小题1分,共2分)
(1)施尾于堂 于: (2)弃而还走 走:
(知识范围:文言实词、虚词;能力层级:理解 ; 难度 0.55)
18.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(2分)
是叶公非好龙,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。
译文:
(知识范围:文言文翻译;能力层级:应用; 难度 0.65)
19.叶公“弃而还走”的真正原因是什么?“叶公好龙”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什么? (2分)
(知识范围:文言文阅读;能力层级:理解、评价; 难度 0.65)
四、默写(共10分,每空1分)
20.补写出下列诗文的空缺部分。
(1)海内存知己, 。(王勃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)
(知识范围:古诗文阅读积累;能力层级:识记; 难度 0.85)
(2) 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(朱熹《观书有感》)
(知识范围:古诗文阅读积累;能力层级:识记; 难度 0.75)
(3) ,夜泊秦淮近酒家。(杜牧《泊秦淮》)
(知识范围:古诗文阅读积累;能力层级:识记; 难度 0.65)
(4) ,一览众山小。(杜甫《望岳》)
(知识范围:古诗文阅读积累;能力层级:识记; 难度 0.75)
(5)少壮不努力, 。(汉乐府《长歌行》)
(知识范围:古诗文阅读积累;能力层级:识记; 难度 0.90)
(6) ,只有香如故。(陆游《卜算子•咏梅》)
(知识范围:古诗文阅读积累;能力层级:识记; 难度 0.60)
(7)先天下之忧而忧, 。(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)
(知识范围:古诗文阅读积累;能力层级:识记; 难度 0.80)
(8)采菊东篱下, 。(陶渊明《饮酒》)
(知识范围:古诗文阅读积累;能力层级:识记; 难度 0.80)
(9)人生路上难免遇到困难挫折,我们要用李白《行路难》中的: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 ”来激励自己执着地追求理想。
(知识范围:古诗文阅读积累;能力层级:理解; 难度 0.80)
(10)刘禹锡在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中借用典故感叹物是人非,世事变迁的句子
是: ,到乡翻似烂柯人。
(知识范围:古诗文阅读积累;能力层级:理解; 难度 0.70)
五、综合性学习(共8分)
21.一个9岁男孩因写了几首“神奇”小诗,被媒体过度关注与热捧,从而极度的困扰和烦恼,“小诗人”说:“我再也不写诗了。”
为此,班里开展主题为“拒绝烦恼,健康成长”的综合性学习活动,请按要求回答。
(1)【观点论辩】媒体对“小诗人”的过度关注和热捧,有人认为这是“捧杀”,会毁了孩子的前程;也有人说出名要趁早。你怎么看?说说理由。要求:观点明确,言之成理,80字以内。(4分)
(知识范围:综合;能力层级:评价; 难度 0.60)
(2)【故事链接】右图与初中教材内容有关,简
要复述其中的故事,60字以内。(3分)
(知识范围:综合;能力层级:识记、运用; 难度 0.75)
(3)【对联征集】结合两则材料,选择下面的一副
对联,续写完整。(1分)
①上联:少壮不经勤学苦 下联:
②上联:贤才何须蝇蝇小利 下联:
(知识范围:综合;能力层级:运用; 难度 0.50)
六、现代文阅读(二)(共12分)
青春的沼泽打马走过
①私自从学校回家“静养”已经两天了,我窝在床上不吃不喝,不知道明天是否还这样度过。我如同深陷沼泽,不能自拔。
②这个时候,父亲回来了。我吓得战战兢兢,心抖个不停。
③“苏小乐,你怎么啦?”父亲问道。我缩在墙角,低着头,大气也不敢出。父亲脾气暴,我怕他第一句话就在空气中擦出火花来。
④“接到你们班主任的电话时,爸在脚手架上,吓了一跳。爸也不知道你怎么了,这不,一宿没睡,一大早就坐火车赶回来了。”父亲脸色黑黄黑黄的,双眼布满血丝,憔悴的脸上掩饰不住内心的忧虑。他一边说,一边脱去外套。外套里边,是一件蓝秋衣,秋衣里子上,有一个布兜,是母亲特意为他缝制的。布兜鼓鼓的,他一点一点地开始拆线。父亲一贯谨慎,每次打工挣的钱,都要藏在这个布兜里,缝上,带回来。
⑤“你在学校到底怎么了?”父亲又一次问道。他低下头,咬断了一根线头,里边一沓钱露了出来,簇新簇新的,硌得我眼生疼。我突然哽咽了一下,想哭。
⑥“你不该是闯祸了吧?你已经大了,该懂事了。”父亲说完后,叹了一口气,走下炕,把钱藏在米柜里,又坐回炕上。好半天,盯着我看,我低着头,不说一句话。
⑦“我——”吞吞吐吐了半天,我还是没有勇气说出来。我知道,如果我说出原委,父亲非把我揍扁不可。
⑧在学习上,父亲的管教从来都很严。
⑨我心里忐忑着,酝酿的话都快到嘴边了,父亲突然开了口:“这次回来,爸是请假的。爸知道挣钱很重要,但是,我必须回来。爸这一辈子,没明白多少事理,但爸知道,最紧要的事耽误不得。”
⑩我平生第一次觉得,坐在我对面的,不像是父亲,更像是朋友。因为他的话,平静,持重,像是和我商量,语气中透着一种无法言说的尊重。恍惚间,我好像突然长大成人了,一种神圣的感觉在心头发芽。是的,我该把事情的原委告诉父亲。
○11“儿啊,至于你到底做了什么,你不愿说,爸也就不问了。明天我得赶回工地。你要记住,人生的每一个阶段,都不要误了最重要的事情。你大了,爸相信你,你会懂的。”说完这些后,父亲就出门了。屋内,只剩下无边的宁静,以及,呆坐在炕角的我。
○12第二天,我回到学校,那张关于我考试作弊的通报批评还在教学楼前面贴着。风,刮破了一角,像是为我的青春做了一个深沉的标记。我长舒了一口气,勇敢地昂起头,自信地踏上教学楼宽大的台阶,一阶一阶向上走。“苏小乐,你回来了!”一个同学看见我,远远地喊了一声,我特别阳光地回了他一句。然后,步入教室,坐在自己的座位上,一脸的安静。
○13快高考了,我明白,没有比学习更重要的事情了。我更明白,如果没有父亲的鞭策鼓励,也许我还深陷在青春的沼泽里不能自拔。
(选自《青年文摘》,作者马德,有删改。)
22.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。(2分)
(1)私自从学校回家“静养”已经两天了。
(2)恍惚间,我好像突然长大成人了,一种神圣的感觉在心头发芽。
(知识范围:现代文阅读积累;能力层级:理解; 难度 0.70)
23.指出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,并从中概括父亲的性格特征。(3分)
(1)父亲脸色黑黄黑黄的,双眼布满血丝,憔悴的脸上掩饰不住内心的忧虑。
(2)“儿啊,至于你到底做了什么,你不愿说,爸也就不问了。明天我得赶回工地。你要记住,人生的每一个阶段,都不要误了最重要的事情。你大了,爸相信你,你会懂的。”
(1)描写方法: 。(1分)
(2)描写方法: 。(1分)
概括这位父亲的性格特征: 。(1分)
(知识范围:现代文阅读积累;能力层级:理解、运用; 难度 0.70)
24.请根据本文故事情节的发展,以及“我”的心理变化情况,填写完成下面表格的
内容。(4分)
故事情节 “我”的心理变化
A 如同深陷沼泽,不能自拔
父亲从工地回来 吓得战战兢兢,心抖个不停
父亲拆线、藏线 B
C 觉得一种神圣的感觉在心头发芽,幡然醒悟
“我”重返校园 D
(知识范围:现代文阅读积累;能力层级:理解; 难度 0.70)
25.文章题目“青春的沼泽打马走过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?有怎样的表达效果?
(3分)
(知识范围:现代文阅读积累;能力层级:理解、运用; 难度 0.60)
七.作文(50分)
26.种下玫瑰的种子,你将收获满园芬芳;种下瓜果的种子,你将收获四季甘甜;种
下好奇的种子,你将拥有启智的钥匙;种下责任的种子,你将拥有担当责任的肩
膀……也许在你十六岁的花季里,乐观、勇敢、质疑、坚毅、诚实、文明、智慧
等种子,已经在你心中悄然种下……
请以“ 的种子在我心中种下”为题目,写一篇作文。
要求:(1)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。(2)除诗歌外,文体不限;不少于600
字。(3)内容具体充实,表达真情实感。(4)不得抄袭,不得套作。(5)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、校名、人名。
(知识范围:综合;能力层级:应用; 难度 0.78)
(整卷预估难度:0.70)
2017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四市同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样卷
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
第Ⅰ卷(选择题 共30分)
一、积累与运用(1~8小题,每小题2分,共16分)
1.B (“迢迢”应为tiáo,“褛”应为lǚ)
2.A ( B项:“殒落”应为“陨落”。 C项:“心无旁婺”应为“心无旁骛”。 D项:“重蹈复辙”应为“重蹈覆辙”。)
3.B (“金碧辉煌”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,光彩夺目。在此对象不符。)
4.C (A项:成分残缺,缺主语,可删去“随着”。B项:滥用否定词,可删去“不”。D项:搭配不当,可删去“姹紫嫣红”“和”。)
5.B (A项:不尊重长辈,说话不礼貌。C项:有挖苦讽刺之意。D项:对历史人物和传统文化不尊重。)
6.D (对应原则,“岳飞”对应“风波亭”,“文天祥”对应“零丁洋”,“辛弃疾”对应“连营吹角”,“张骞”对应“丝绸路”。)
7. A (“春秋时期”应为“战国时期”。)
8.C (“智慧国”应为“慧骃国”。)
二、现代文阅读(一)(9~11题,每小题2分,共6分)
9.C (A、B、D三项对“三手烟”的概括不完整和不准确。)
10.C (第②段没有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。)
11.D (A项:与文章第②段“虽然不少烟民为了不危害别人,到露天空旷处和允许吸烟的场所吸烟,但是即使如此,也不足以防范‘三手烟’的危害”意思不相符。B项:与文章第④段“要消除‘三手烟’的危害,有效的做法就是戒烟”意思不符。C项:文章内容未有提及。)
三、古诗文阅读(12—15小题,每小题2分,共8分;16—19小题,共10分;本大题共18分)
12.A (应为“描绘了荒凉萧瑟的边塞风光”。)
13.D 我 (A项:唯独,只;老而无子的人。B项:更加;好处。C项:少;娇艳,鲜艳。)
14.B 介词,从 (A项:结构助词,的;宾语前置的标志。 C项:表转折;表修饰。D项:助词;疑问代词,哪里。)
15.A (“借景抒情”应为“托物言志”。)
第Ⅱ卷(非选择题 共90分)
16.(1)(它的茎)内空外直,不生枝蔓,不长枝节。或:(它的茎)内空外直,没
有缠绕的藤蔓,也没有旁逸的枝干。(2分,每句1分,意对即可。)
(2)对于牡丹的喜爱,人该是很多了。(2分,每句1分,意对即可。)
17.(1)于:在,到。(1分) (2)走:跑。(1分)
18.译文:这个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,(只是)喜欢那表面上像龙而实质上不是龙的东西。(2分,每句1分,意对即可。)
19.叶公“弃而还走”的根本原因:他只是表面喜欢龙,而并非真正喜欢龙。(1分)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那些热衷于幻想而并非脚踏实地(或表里不一、言行不一、口是心非)的人。(1分)
附《叶公好龙》参考译文:
叶公(沈子高)喜欢龙,钩刀上雕刻着龙,凿子上雕刻着龙,凡是屋室刻花的地方都雕上了龙。于是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这样喜欢它,就下到叶公家,把头伸进窗户来探看,尾巴延伸在厅堂上。叶公看见真龙,转身丢下它就跑,丧魂失魄,脸色都变了。这(说明)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,只是喜欢那表面上像龙而实质上不是龙的东西。
四、默写(共10分,每空1分)
20.(1)天涯若比邻 (2)问渠那得清如许(3)烟笼寒水月笼沙(4)会当凌绝顶(5)老大徒伤悲(6)零落成泥碾作尘(7)后天下之乐而乐 (8)悠然见南山(9)直挂云帆济沧海(10)怀旧空吟闻笛赋
五、综合性学习(共8分)
21.(1)示例一:媒体对“神童”的过度追捧,是“捧杀”。忽视孩子的心理与生活教育,追逐利益效应会导致“伤仲永”悲剧的再度发生。请还给孩子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。示例二:拔苗助长的培养不利于孩子的成长。一方面应理性对待“小诗人”的“成就”,另一方面希望媒体不要过度关注,还他们一个普通孩子的童年。这才是对孩子健康心灵的保护。 示例三: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成熟的社会环境。学校、家庭要正确地欣赏、教育这些“神童”,社会需要有正确的成长评价导向。在孩子走向成熟的同时,让社会环境也成熟起来。 示例四:出名趁早是急功近利的行为。一则会拔苗助长;二则小孩子的心智没有成熟,会对其人生观、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。让孩子过早出名并不是明智之举。(观点1分,理由2分,结论1分。)
(2)示例:方仲永天赋异禀,5岁即可指物作诗,(1分)其父见有利可图,便让仲永放弃学习,四处拜访乡人,(1分)十多年后,仲永沦为了普通的人。(1分)(事件的起因、经过、结果,各占1分,意对即可。) (3)示例:①老大方悔读书迟 ②神童不必鼎鼎大名 (1分)
六、现代文阅读(二)(共12分)
22. (1)静养:原指安静地休养,文中指心理上的调整,即逃避、躲避。(1分)
(2)发芽:原指植物开始萌发出芽、叶来,文中指生发、涌起、激荡。(1分)
23.(1)外貌描写(1分) (2)语言描写 (1分) 吃苦耐劳、慈爱、明事理、善解人意、有责任感、宽容、节俭等。(1分,写对两个即可。)
24.A.“我“私自从学校回家 B.愧疚得想哭,没有勇气说出事情的原委 C.父亲对“我”的教育 D.充满信心,走出迷茫(每空1分)
25.比喻(1分) 形象生动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——“我”在父亲的鞭策鼓励下,正视错误,告别迷茫,最后对未来充满信心。(2分)
七、作文(50分)
26.评分细则
一类
50~46分 二类
45~41分 三类
40~35分 四类
34~30分 五类
29~20分 六类
19~0分
内容
(21分) 切题,中心突出,内容充实,立意新颖、深刻。 切题,中心明确,内容充实,立意正确。 符合题意,中心较明确,内容较充实。 基本符合题意,中心基本明确,内容尚充实。 偏离题意,中心不明确。 严重偏离题意。
语言
(16分) 行文流畅,语言生动准确,表达好。 文从字顺,语言比较生动,表达好。 语言通顺,表达尚好。 语言基本通顺,有少量语病。 语句不通顺,语病较多。 文理不通。
结构
(10分) 结构严谨,层次清晰,构思新颖、巧妙。 结构紧凑,层次清楚,构思新颖。 结构完整,层次比较清楚。 结构尚完整,层次尚清楚。 结构层次混乱。 结构不完整,层次混乱。
文面书写
(3分) 字体工整、美观,书写、标点、格式正确,卷面整洁。 字体端正,书写、标点、格式正确,卷面干净。 字迹清楚,书写、标点、格式基本符合要求,卷面干净。 字迹清楚,有少量错别字和标点错误,有少量涂改。 字迹潦草难辨,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,有较多涂改。 字体不易辨认,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,卷面很不整洁。
补充说明:(1)文中每错3个字扣1分,重现不计,最多扣3分。(2)字数不足600字者,每少50字扣1分,最多扣3分。(3)文中出现真实的校名、地名、人名,一经查实扣2分。(4)半标题或话题作文,没有完整题目的扣2分。